The house by the lake
一個人的 × 瓦爾登湖
本案屋主Richard 兩年前舉家來到蘇州,購置了一處別墅。疫情后,他想要打造一個獨處的天地,可以會客、居住、辦公、觀影、品酒,松弛而又自由地度過陪伴家人以外的時光。
經朋友介紹,他選擇了尚層,我們希望通過設計的力量為這個空間注入情感和細節,讓這個空間因為有人而變得更豐富,更有故事,也讓居住者能夠在優雅干凈的空間里延續對于生活的向往。
在這個可居可作,偶爾還可以接待友人的280㎡空間中,設計師李亞芹以 Richard 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需求出發,打造了一處有風、有水、有光的開闊之地,當上午的工作結束,夜晚歸家尚未啟程,Richard 將自己完全交付于影像、書籍,或是面對一汪湖水靜坐冥想,他便也擁有了自己的一方“瓦爾登湖”。
1.硬朗開闊的湖畔之屋
原建筑在結構上最大的問題是層高低,最高2.8米,最低則只有2.5米,這對于身高超過1.8米的Richard來說顯然有些束手束腳。此外,如何處理多處裸露的梁柱和消防管道,消除壓抑感也是首當其沖的問題。而相對于大拆大建重塑結構,設計師選擇了更巧妙的更新方式 —— 讓結構本身成為空間裝置的一部分,增加可觀賞性,將劣勢轉為優勢。
設計師將吊頂減少,必需的位置只增加10公分厚度,讓空調、風口和燈隱藏進去。她還將橫梁用不銹鋼鏡面包裹,通過鏡面反射讓空間得以延伸,并以木質和水泥包裹剩下的橫梁。讓不同材質碰撞穿插,營造自然而硬朗的空間感受,又以細膩的紋理變化增加豐富性與層次感。
原本就有的圓柱被裸露,成為空間最大的視覺落點。封閉的廚房被打開,連接開放式吧臺營造出曬太陽、喝咖啡的愉悅角落,偶爾在此工作也充滿幸福感。
2.以靈動撞色制作驚喜時刻
相對公共區域硬裝部分的硬朗與開闊,軟裝部分則用跳躍的配色和柔軟造型的家具給予呼應和融合。針對Richard 大量宅家工作、看報表、看電影、聽音樂和放空發呆的生活方式,設計師希望借由清晰而連貫的功能分區、有秩序感卻不乏味的家具擺放和能讓人跳出沉悶的歡脫配色營造出豐富、飽滿、充滿趣味與層次感的場域氣質。
紅色和綠色的對撞在空間中成為主基調,通過色調和飽和度的把握,紅綠的對話顛覆了人們印象中的熱烈沖突,反而成為整個一層空間中最靈動、跳躍的視覺焦點。
除了主要的“色彩擔當”之外,其他軟裝元素也以富有層次感的方式給予呼應 —— 地毯、藝術畫在灰色調統一的底色中融入墨綠,當光線反射時,不同層次明暗的綠次第呈現。從翠綠到墨綠,再到窗外泛起漣漪的碧綠水面連成一片,讓人神往。
cattelan的落地燈,優雅的弧線擁有一種柔美的力量。主沙發來自Arketipo,隱隱翻出一種墨綠色,與地毯上暈染的色彩相呼應。水泥墩與不銹鋼結合的茶幾來自baxter,來自arketipo、羅奇堡的沙發,面料不同,冷暖色調的差異,以一種包容的姿態,表達出Richard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
3.以雙動線營造雙份趣味
為了增加空間的趣味性,在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自由切換,設計師為Richard設計了雙動線的行動軌跡。一條動線將書房、休息區和廚房連結, 另一條線直接回起居室,也就是臥室和衣帽間。
巧妙的動線設計減少了空間的迂回,合理設置了每條線路的光線,同時它們之間又是互通且私密的,而對于居住者來說,空間的穿梭則變成了一場充滿興致的游戲。
從入戶左手邊可以直接進入臥室套房,功能劃分為衣帽間、雙臺盆洗漱區、浴缸區、淋浴區、睡眠區。
設計師將大衛生間作為功能和美觀相結合的過道來使用,把淋浴區和馬桶區都藏起來,把大臺盆和浴缸區和過道區連起來,這樣,臥室、過道、衣帽間、洗衣房、休閑區、書房、廚房都能享受充分的光線,一路走來令人身心舒暢。
雙臺盆設計,白色流暢的浴缸滿足了Richard放松自我的需求。
另一動線從客廳辦公桌后的玻璃移門進入,以霧面玻璃既保證了私密性,又保持通透和采光效果。
休息區遵循極簡生活方式的精神,藝術漆墻面營造出質樸的效果,木飾面床頭背景營造舒適溫馨的睡眠氛圍。內嵌式線性燈時尚、隱秘,縱向拉伸了空間的尺度。浴室地面和墻面均采用同一瓷磚,如同一個灰色的盒子,形式感極強,內在極為統一協調。
衣帽間在靠窗位置放置了一個單人沙發,面對著詩意的湖泊,冥想閱讀,這里就變成了Richard的秘密角落,窗外的風景也成為這個角落的魅力所在。